河道湖泊案例
经典案例
工程运营案例 河道湖泊案例 产品应用案例
资讯中心
废水处理方法 污水排放标准
经典案例
广东省某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及生物修复法案例
详细介绍

广东省某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及生物修复法案例

城市河流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渗透液等的流入导致河水发黑发臭水体富营养化等等危害。生态环境退化,水体自净能力下降,随着水质恶化和污染物的沉积,大量微生物细菌繁殖消耗大量溶解氧,营养物减少、溶解氧降低从而引发水生生物大量减少。

为了让河道生态系统回归到正常运行状态,需要从最基础的环境因子开始治理,治理过程中需要用到我司自主研发的复合菌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等降解河道有机污染物,改善水质、消解淤泥。结合我司新型生物浮床技术,让河道由原来的脏臭转变成具有生态循环系统的自治河流。

一、项目概况

河道治理成功案例,根据现场勘察河流主河道总长7km,平均宽度30m、平均水深2m。该段主河道有5条支流,总流量约为35000m³/d,河道污水各不一样,情况复杂。
目前,仅有一条支流能达到V类水体标准,其余均为劣V类水体情况,其中少部分支涌有生态修复系统,5支涌有若干稳定塘,其好氧塘总容积44000m³,需要修复面积广。


根据我司技术工程师现场勘察对整个河道布局观察点和取样点,从而得到河道具体数据如下列图表所示;

二、根据数据分析

从各个图表取样点测得的污染物浓度有较大程度的差异,其中1、2两个取样点所在支流污染程度严重。在做好截污工作后,可在1、2两处取样点按高剂量浓度投加微生物。因为在该段河道上游四条支流中均未架设曝气设备,故微生物投加应集中在河流交汇段。
由于处在下游位置,主河道3号断面测得COD和氨氮数值比其余取样点偏高很多,推测是由于此段河道水流速度放缓,淤泥层较深造成的。故考虑在主河道中上游距离监测点3.0km的4号支流处投加甘度复合菌种和硝化菌种,5号支流前端稳定塘投放复合菌种和硝化菌种,降低整体氮污染状况。
 

三、生态修复法及菌种调试处理

河道水环境治理主要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1)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2)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
(3)城市水体系的尺度和整体性原则;
(4)主要自然自我修复技术为主,人工干预为辅治理。
应用菌种治理河道利用人工干预加自然修复使恢复生态系统回归。
使用方法
将菌种与河水按照1:500比例混匀,再用罐车均匀投撒在水域内或沿主河道300米左右投完,菌种搅拌均匀后两小时内投完。
综上所述总量计算如下:振清复合菌种河道治理用量为500kg,振清硝化细菌河道治理用量为700kg。

四、处理前后效果对比图